阅读历史 |

第198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他坐回马车里,离开盛京漫长寒冷的冬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虞安歌带着向怡一路前往江南,先去了江南向府,一下车,外面便乌泱泱等候了许多男女老少。

看到虞安歌和向怡,那些人便都上前跪拜行礼。

向怡的祖父,满头花白的向家家主向前一步道:“思惠夫人在信中都与老朽说了,她能跟虞二义绝,得此造化,皆是御史大人您在背后相助,老朽代向怡,代整个向家,叩谢大人。”

哪怕他们是江南首富,但身为商户,还是不能坐马车,不能穿绸缎,见官需得下跪,只有将女儿嫁给官家的份,几乎没有官家女儿嫁到商户的情况。

向怡跟虞迎义绝后,便又恢复了商户女的身份,无论道理上她做得再怎么大义,终归逃不了妻告夫的骂名,就是向家有心收留,也要掂量掂量流言蜚语对向家女儿的影响。

谁知向怡另有机缘,竟因为盐政被圣上封为思惠夫人。

这不仅是荣耀门楣的大喜事,还很有可能把向家带上更高的台阶。

所以这次向怡可谓锦衣还乡,荣归故里。

这一切,都要归功于虞安歌身上。

虞安歌作势搀扶道:“向翁不必多礼,我虽然出手相助,更多的还是婶婶自己刚毅。”

向翁又说了一通感激的话,看向向怡再次行礼,这倒是应该的,向怡此次并非以向家女儿的身份回来的,而是有品阶的思惠夫人,也要跟在虞安歌身边,接受家人的行礼。

向怡看着自己的祖父、父母等向自己下跪,心里很是难受。

好不容易所有人跪完,虞安歌往侧边站了站,向怡便跟自己娘家人抱作一团。

十几年未见,自是好一番牵肠挂肚,亲人都变了模样,多少苦楚都宣泄了出来。

向怡不忘还在马车里的宛云,擦了擦眼泪,便过去将惴惴不安的宛云从马车里接了下来。

宛云自从受过惊吓后,原本就内向的性子,更加沉闷,好在有向怡在旁边领着,一个个指着人道:“这是你外曾祖父,这是你祖父祖母,这是你几个舅舅舅母,哥哥姐姐。”

宛云看着这陌生的一家人,虽有几分亲近,还是压不过心底的胆怯。

向怡没跟家里人说实话,只说宛云认生,再处处就好了。

向翁说话了:“御史大人,快请进门吧。”

虞安歌颔首,一行人浩浩荡荡走进了向府。

虞安歌走在最前面,向翁跟在她身后,对虞安歌介绍府上的一些院落。

向家虽然富贵,却并不张扬,府邸修得十分低调,房屋众多,摆件器皿倒不怎么看得到。

向翁将虞安歌请到了一处相对富丽的院落,便是向府给虞安歌准备的落脚处。

进去后,向翁让所有人都散了,只余虞安歌,向怡,三个人在内。

向翁道:“按大人的吩咐,向家已买下了几个大型盐场,招揽了许多盐工,只等您一声令下,便可开工,只是”

专门伺候男子的瘦马

向翁是个极有城府和远见之人,否则向家也不会在江南几十年,依然繁荣昌盛,屹立不倒。

江南私盐泛滥以来,向翁便敏锐地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和利益,才有他让人入京询问向怡的举动。

而虞安歌跟向怡通气儿之后,向家也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,及时接下了这个庞大的生意。

只是贩卖盐引的利润固然大,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不小,尤其现在的江南盐政,早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团体,这杯羹,不是那么好分到的。

虞安歌听得明白向翁话中有话,当向翁这样的人跟自己站在一条船上时,虞安歌十分乐得跟这种人打交道。

虞安歌道:“我初到江南,对江南的一切还不熟悉,向翁有话可以直说。”

向翁道:“如今江南私盐泛滥,盐官与私盐商贩联系紧密,甚至盐官之间互相勾结,彼此作势,这些祸端不除,就算向家承接圣命,制盐贩盐,只怕也会滞销。”

虞安歌道:“圣上既然封我为巡盐御史,我便有监察盐政、纠举不法之权,向翁尽可放开手去干,我会为向翁铲平障碍。”

有了虞安歌这句话,向翁的心才算放下来一半。

虞安歌是下午到的向府,刚跟向翁了解到江南的一些情况,江州知府龚正奇便递上来了请帖,说是为虞安歌和向怡准备了接风宴,特意邀请虞安歌和向怡前往。

虞安歌也没跟人客气,傍晚时分,便带着向怡去了。

龚知府的府邸比向府华丽得多,虞安歌到的时候,已经有许多官员在那里等着了。

一声“巡盐御史虞大人到”,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站起身来。

龚知府刚过而立之年,瘦高个,看到虞安歌和向怡过来,脸上就带上了七分热络。

互相见过礼后,龚知府就道:“虞大人远道而来,我等本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